《我是一个幸运的普通人》(前)——本报记者王进对话青年歌手周深《人民日报》(2025年10月30日第20版)周深表演照片。档案图片:“你来自哪里?” “台湾,中国!”周深福州演唱会期间,舞台上与粉丝的互动引来热烈欢呼,立即登上网络热搜。出道11年来,他演唱了许多大众熟悉的流行歌曲,从《大鱼》、《灯下的中国》到《小快乐》,并不断带着音乐走向国际舞台。巡回演唱会从国内到海外,一票难求……她的歌声到底有什么魅力?近日,人民日报记者采访周深,听他讲述自己唱歌背后的故事。记者:歌曲是心灵的声音。想给大家展示什么样的音乐?周深:从心出发才是出发点创造的诠释。我不会创作或表演未转入的作品。尤其是看了这么多场演唱会,我更加明白了。我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粉丝,从七八岁到七十、八十岁。大家因为音乐而聚集在一起。我时常感觉自己在另一个时空自言自语。 《空壳》中有一句歌词,“我在这一刻接受这幸福、空虚、完整的易手”。我常常想,这不就是创作音乐的意义吗?这是一个填满自己、卸下全部负担、不断摆脱的过程。我用音乐来写我的生活日记,让人们和我志同道合。多么幸运啊。记者:您曾经说过,“我希望成为一名‘新歌手’,永远给大家带来新鲜感。”如何创造这种新鲜感,以及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强化歌手自身的身份?周深:音乐总是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,就像水和容器一样。如果你的想象力是方的,音乐也是方的;如果你的想象力是圆的,音乐就会是圆的。很不错!音乐可以填满世界的故事。而我能做的就是“绞尽脑汁”表达自己对音乐理解的极限,并保持站在舞台上的恐惧感——我总是想知道如何与第一次听我唱歌的人打交道。每当观众唱起《灯火中的中国》和《若梦》时,我的心里都是感慨万千。唱了一万遍之后,我还想再唱一万遍! “我怕你飞走,我怕你离开我”……当我唱《大鱼》的时候,我并没有“好驾驭”的感觉。每次唱歌的心情都是新的,我带着自己的感受和故事。所以当前奏开始的时候,我很紧张,心里有一种非同寻常的意义。每首歌都是我和音乐的纽带,是我和我自己以及更多人的感情的纽带。我非常喜欢它。这或许就是认识“周深”的化身。记者:《灯下的中国》、《大鱼》等歌曲也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并传播到国外。这种超越界限、触动人心的力量是什么?如何更好地挖掘和运用musido你流行的民族文化和音乐传统?周深:我读书的时候,听外教里的“大鱼”,他们会感叹,“这就是你们中国音乐的样子”。我对《大鱼》结局的痴迷是美声唱法的结合,发音和旋律都是中国式的。我当时想,“不同”真的很有吸引力!如果你唱得足够适合自己的口味,你就会吸引别人。反之,如果一味地为你服务,你就会失去你的独特性。 “中国风”之路是宽阔的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民族音乐和民族乐器注入了新的活力,包括电管、阮与吉他的跨界等。 “民族+流行”从来都不是流行元素的简单叠加。这就需要一种不可分割的融合才能将观众带入中国风的意境之中。我从听众的角度听我的歌。比如以故宫为主题的《光》,增添了戏剧性的基调。感觉如何?如同水墨画中的泼墨,如同诗中的抒情诗句。人们愿意坚守这种意境。这就是你在听好歌时感受到的心情。记者:网络时代,人人都可以成为歌手。有评论认为,一首歌抓住观众的时间已经进入“7秒合唱”时代。面对大范围的创作和创意话题,您如何看待流行音乐的主要竞争?周深:现在任何一首歌都可以在某个时刻、在不同的频道之间默默地被每个人听到,百花齐放。音乐有其自身的功能和丰富性,这是无法评判的受单一标准约束。比皮奇?高音、中音、低音,各有各的美。风格比较?每种风格都有不同的品味。关键是要掌握自己的音乐风格,有自己的品味。近日,我有幸成为一名教员,参加中央广播电视选秀节目《中国歌手》,寻找更多能够代表国家舞台的声音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感受到了一种使命感!因为站在舞台上的他们就是有时渴望被听到的我。流行音乐的主要竞争者一直是人。精湛的技艺、词曲的用心、演绎的感染力,甚至沙里旺的编曲、混音技巧——“清爽”的声音都是人做出来的。一个唱响大众心声的歌手,艺术寿命才会长久。凡事我都愿意努力。记者:您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期望?周深:我是个孩子我来自山村,现在是一名歌手。这么多的舞台向我敞开,这是我年轻时不敢想象的。所以我只能算自己是一个“幸运的普通人”。我很幸运能够捕捉到如此美好的时光。当机会摆在你面前的时候,你能想到的都是问题,所以你要多尝试。这就像选择一首歌,在录音室里唱一段小样,然后才知道效果。我曾经问过一位资深老师:“如果你在台上感到紧张怎么办?”而答案就是“做你应该做的最基本的事情”。对我来说,这件事就是唱得好,热爱每一个舞台。 “看着光明,用爱行动。”我相信认真的人总会得到回应。有你汗水的地方,就有你的舞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