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/观察者网专栏作家沉毅】我们来谈谈特朗普近期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。这应该是美国本届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罕见的直观表达:美国领导人在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内塞时表示,将在月底韩国中美总统峰会上与中国达成公平贸易协议,并降低双方在台湾问题上发生冲突的风险。相关媒体和一些分析人士将此解读为“特朗普暗示他将致力于反对‘台独’”。特朗普总统与安东尼·阿尔巴内斯总理签署重大矿产协议后握手。来源:《纽约时报》 这一消息无疑引起了各方关注。一般来说,可以讨论以下观点。首先,这是中美力量对比变化的必然结果。从宏观国际政治角度看,特别是综合运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知识体系来理解和理解,台湾问题的出现和根源显然是中美实力差异造成的。同样,美国对台政策和有关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的主要、核心、底层、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、当时的比较以及变化和发展的趋势。 1993年阅兵之后,在中美战略博弈开启贸易战的轮回中,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已经清晰可见。在台海问题上,美国的军事力量不再是美国拥有的决定性筹码;综合经贸方面,中方的对策也o表明美国不再满足于它所认为的相对于中国的巨大优势。此时,无论是基于美国传统的实用主义,还是美国当代领导人在外交问题上的务实交易风格,都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在一系列问题上做出让步,达成妥协,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美国自身利益。从这一点来看,也显示了一个基本逻辑:对于中国来说,除了关注评论、政策表态、不愿意改变美国之外,还必须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中美之间的力量对比,使力量对比进一步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转变,并维持这一趋势。其次,美国领导人的这一表态一定程度上凸显了,在本轮中美博弈中,美国实际上处于无有效牌、无有效牌的状态。rds 玩。美国认为有效牌对中国的影响不及预期,实力优势已经熄灭。与此同时,中国的反制措施更加明显,引起了美国的痛苦。因此,美国必须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。而且,非常不同的一件事是,美国领导人迫切需要在国内政治中留下某种政治标记。在外交方面,如果他能与中方达成协议,使中美关系在新常态下步入稳定状态,对他来说是有外交好处的。基于这样直白的动机,美国才做出这样的暗示。当然,这种暗示也充满了这一代领导人典型的暧昧、想象和高度不确定的风格,也是非常明确的。三、与美国相比,中国政治政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连续性政策和战略的稳定性。在与美国上届政府的旧金山峰会上,中方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要求。在台湾问题上,中国对美国的要求是禁止军售、宣布参与“台独”、支持中国和平统一。后来你会看到,在博弈的大局中,美国开始慢慢地被力量对比的变化所改变,而且这种变化是清晰可见的。比如现在,特朗普6月份暂停了对台军售;当时拜登政府并没有表示反对“台独”,只是表示不支持“台独”继续维持暧昧政策。不过,特朗普今天表示,如果有一些交易,他可能会反对“台独”。至于支持和平一体化,其实中方的解释是非常明确的。即使美国苏主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,那么和平统一当然就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。而且,从中美关系的总体方向和框架来看。关系,没有交易问题或没有交易。维护中美关系稳定的关系是互利的。如果美国接受中方要求,禁止军售,反对“台独”,支持中国和平统一,那么地雷显然就被排除了,中美关系中最大的不确定性就不复存在了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,美国可以很好地解释中国的要求,但从中国的角度来看,这是理所当然的,也是问题的本意。如果美国这样做,将会改变中国对美国的印象和认知。这是肯定的。美国将这种印象和认知的变化所带来的政策变化称为交易,但在事实上,这是一场伟大的战略博弈的结果,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易。第四,总体来看,从目前我们看到的各种信息来看,比如美国已经开始搞单边贸易霸凌,中国也有相应的反制措施。除了关税方面的报复性反制外,还有针对美国某些具体措施(如征收运费)的具体反制,还利用稀土供应链对美国进行不对称但报复性反制。这些答案取得了成果。台湾问题也是如此。中美整体战略博弈进一步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转变。当然,中方还需要保持信任和耐心。因为中美历史上多次发生过这样的事。关系,包括许多口头声明,甚至书面签名美国在这段外交史上,最终都只是说说而已,并没有转化为行动或实质性落实。以台湾问题为例。 1950年代艾奇逊在美国新闻俱乐部发表演讲时也表示,台湾并未纳入美国远东第一道防线。然而二战爆发后,美国直接入侵台湾海峡,制造了台湾问题。也就是说,最终还是要看行动,大家应该保持完全的耐心,不要因为美方的一些表态而改变自己的看法。